香港港口概况
中国香港是全球最繁忙和最高效率的国际货柜港,也是全球供应链上的主要枢纽港。港口是香港特区的经济命脉之一,处理的货运量80%经由港口处理。2003年,香港特区处理的货柜达2040万个标准箱(TEU),再次刷新货柜吞吐量记录,再度成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。其中,葵涌货柜码头的吞吐量达1210万个标准货柜箱,占全港口吞吐量的59%。余下41%的货柜则是在中流作业区、内河货运码头、公众货物起卸区、浮标和碇泊处及其他私人货仓码头处理。
香港港口素以效率高见称,设施全部由私营公司投资、拥有和经营,各营办商积极引进新的货物管理技术,增强处理效率。政府的角色是负责制订长远的策略规划,提供所需的基建配套。
预计到2020年,香港港口吞吐量将平均每年增长4%,2010年香港货柜吞吐量达2,970万TEU,2020年为4,050万TEU。为了规划香港特区未来20年可持续实行的港口发展竞争策略,香港制订了“港口规划总纲2020研究”,使香港特区在港口服务方面,保持在华南地区的领先地位,并确保港口能为香港特区带来可持续的经济利益。这些计划包括:香港为先计划;港口提升计划,着眼于提高香港港口(尤其是葵涌货柜港)的生产力;港口整合计划,即政府担当协调者的角色,确定可行的长远措施,重整码头分布,进一步提升效率。
香港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
物流行业相关度高,提供“一条龙”和增值服务。亚洲货柜物流中心(ATL)的母公司环球货柜有限公司在香港特区有4个子公司,分别负责葵涌港3号码头的经营及管理、ATL的出租及管理、集装箱运输以及新业务的拓展。4个分公司如同一个有机整体,业务互为补充,将分散的码头装卸、堆场、仓储、运输、包装等各环节的单一经营活动集中为“一条龙”经营,充分发挥整体竞争优势。ATL还围绕主业提供多种增值服务,中心不仅设有24小时自动服务的银行ATM机、车辆维修、仓储、写字楼、俱乐部、“7-11”便利店等设施和服务,还提供卡板包、纸板包、汽车拆/入柜处理、货物吊运操作、公证验货等多种增值服务。
物流自动化水平高,作业实现弹性处理。香港国际货柜集装箱堆场的活动均以自动化系统进行计划、协调和监督,电脑系统存有每个货柜的详尽资料,提供多种查询、报告及分析工具,协助管理货柜储存。自动化系统与“信息交换服务”和闸口程序自动化系统联通,并具有显示堆场三维地图的特别功能,能随时提供码头最多9万个标准箱的准确位置。通过这些先进技术,HIT实现缩短船只靠泊的时间,加快货柜车在码头的周转,并对客户的特别要求做出弹性处理。
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实行网络化管理。香港港口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电子信息管理,为产品创造空间及时间价值,减少积压资金,降低配送和仓储成本,把供应链管理、电子商贸、及时供货和零库存等概念联系在一起。现代化港口网站(ModernPorts)是香港首个为航运业提供一站式电子商贸平台的网站,内容广泛,涵盖多种与货柜港相关的服务。2005年还将推行数码贸易运输网络系统,加强同业间的信息交流。